查看原文
其他

新刊剧透 | 保卫我们的日常生活,“复旦旧书店”调查手册(随刊发行)

城市中国 城市中国杂志
2024-09-07

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王衍老师的“专业设计(5)”答辩会上,刘旺鑫、王嘉琪用一份自制的小册子讲述了复旦旧书店的故事:为何人们如此在乎一家书店?如果复旦旧书店关停,我们失去的只是一家书店吗?


两人勾勒出20年多年间复旦旧书店的空间使用变化、多元经营的销售渠道,采写了经营者和各种类型读者,最终发现书店超出了所在地域,获得更为广泛的文化价值认同。有趣的是,基于自身的多次调查和体认,他们发现旧书店的书籍排布方法打破了一般的分类原则,形成了一种破除信息茧房的效果。2021年12月12日闭店日当天,当书客在深夜陆续离开旧书店后,两人蹲在二层阁楼角落里成为13日凌晨取景于此的小电影的最早观众。她们从前方发来一手报道:“老板说他在演自己。”“最佳主演:老板。”


这份作业经也由两位的不断回访,演化出了一个“复旦(云)旧书店”的线上空间交互游戏、一份报道性写作(城市中国微信公众号《复旦旧书店,永远新鲜的老地方》)汇入到了2021-2022跨年度的媒体事件——对旧书店未来命运的关注浪潮之中。


2022年3月,复旦旧书店新址选定大学路区域,仅距离原店(政肃路55号)1.5公里。目前,新店在大学路街区场景中不断与社群展开互动。更重要的是,店主张强、张芹夫妇作为拥有强大经营意志的主体,仍兢兢业业地与众多关心者继续彼此陪伴。悉心的读者也许还能发现,在结账台后方有一张“旧书宇宙”的小型海报。张强把两位同学的“作业”从旧书店带到了新·旧书店。

 

在这个意义上,答辩会上的一幕再度闪回:当各大城市中这类服务社区、辐射地方的文化业态急剧收缩乃至被驱散时,当大家对亲历日常生活坍塌的场景产生默认情绪时,当一位与会者发出的“哀悼还是要哀悼一下”的“刺耳”喟叹时,这份调查手册或许也是一种行动的再确认和再证明:

 

不仅作为王衍籍由日常空间的民族志课题的指导作品之一,表达出一种经由系统性地观察深描对象、不断阐明“向生活学习”的态度,以及在“以人为本”的田野调查中发现日常生活的价值,同时也试图表达出即便在无法确定的结果面前,“保卫”应该首先被视作一种内在立场和行动指南,唯此才能在以各种自比“腾笼换鸟”“迭代升级”、实则娴熟驱逐的更新手法中航标出更多的方向和可能。

编辑/袁菁

本文仅展示《复旦旧书店》调查手册部分页面内容,全文见092期《向我们的下一代学习:共建全龄友好的儿童友好型城市》

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@urbanchina.com.cn

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,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,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。

email:00urbanchina@vip.163.com

微博/ 豆瓣:城市中国   

App:App Store搜索 城市中国  

官网:www.urbanchina.com.cn

长按二维码

下载APP


或点击

阅读原文

购买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城市中国杂志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